close

      一場風災,又讓南台灣遭到重創,高雄市碰上五十年未遇的大淹水,想像得到,這場水又激起政客們的相互叫罵與卸責大戰。事實上,災難會發生,必然交纏許多複雜的因素,有大自然反撲、也有人為的疏忽,只要徹底檢討,就能從災難中記取教訓;最重要的,記取教訓不是三、五個月,而是得三、五年,甚至三、五十年持續戒慎恐懼,才能讓災禍降到最低。

     前省水利處長李鴻源直言無隱,中央主管的幾條水域問題都不大,水患幾乎都發生在縣管河域,原因很簡單,地方政府沒能力,也沒把錢花在看不到的水利工程上。他以台北縣長周錫瑋為例,花大錢在治水,一年至少編列廿億,五年來北縣沒有淹大水,但是,沒用,周的民調永遠「倒數第一」。李鴻源口中「看不到的水利工程」,就是下水道!

     高雄市長陳菊很憋氣地說,「治水」是中央的權責。她說的基本沒錯;但是,下水道肯定是地方政府的職責。下水道是沒人看得到的工程,當社會各界肯定高雄城市景觀、城市美學之際,高雄市十多年來就是忘記大家看不到的下水道。在民進黨執政之前的歷任市長,不論是楊金欉、許水德、乃至現任閣揆吳敦義,每年都編列大筆預算建制下水道,從清淤到接管。然而,根據立委邱毅提供的資料,今年高雄市下水道編列預算僅四百萬,只是左營一場活動的二分之一不到,就算如高雄市環保局解釋,四百萬只是「業務費」,還有上千萬的人事費,還有其他工程準備金等等加起來也不過上億。高雄市疏忽下水道工程,不是一天兩天了,甚至還曾遭到監察院糾正,但顯然沒用,因為市民看不到,市長就容易漫不輕心。

     對比之下,台北市這次風災來襲的表現,就上軌道得多。雖然,台北降雨量不若南部來得大,如果相同雨量降到台北,很難做到不淹水。但,誠如李鴻源所言,「也不至於淹到漫無章法。」為什麼?因為中央耗費巨資在大台北區域治水,廿年來投入超過二千億預算。這還不夠,如果民眾不健忘,應該還記得馬英九總統擔任台北市長的時候,戴上安全帽,親身下到下水道視察工程,「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我必須看到。」這是馬英九沈默的魄力。

     馬英九任內,台北市下水道接管率已經相當高;郝龍斌接任市長後,預算不減,每年都還有上百億經費,持續關注這些市民看不到的工程。不但如此,郝龍斌甚至要求工程單位,下水道接管率不得少於馬市長的年平均接管率,挑戰更大,難度更高,因為易接區差不多都接完了,未接上者就是難度高的。但是,台北市工程單位沒有怠忽職守,迄今為止,每年都能達到郝龍斌的要求。

     台北市做的還不只如此,颱風預報一發布,立刻開放河堤與紅黃線讓民眾停車,減少可能水淹車造成民眾的財務損失;颱風剛走,市府工程單位全面出動,清理因為強風驟雨折損的路樹或招牌,九一九當晚十點不到,台北市容幾乎已經恢復舊觀。事實上,全國民眾都看到當天陽明山路樹連根被拔起,工程人員是從一早就開始清理搬運;為什麼?因為那是交通必經道路,沒有民眾可以忍受道路被一棵大樹擋住不能走,工程人員就得冒著風雨,為市民服務。

     凡那比襲台前,郝龍斌為了花博一棵草、一株花的價格,被追打的滿頭包,中央氣象局發布颱風警報後,他做的第一個決定是「夜宿花博館」,郝龍斌被部分輿論譏笑批評,「為選舉做秀。」他如果是做秀的人,處境不至於這麼慘,郝龍斌用夜宿來親身檢驗花博館經不經得起考驗,萬一一陣風雨就讓花博館四處漏水,花博不必辦就垮掉大半了。

     防洪治水是長期大工程,動輒以千億計;也不是一任、兩任縣市首長可以做完的,必須一棒接一棒,持續不輟。不出事,所有辛苦的幕後英雄、工程人員們,甚至得不到一句謝謝,但卻是所有志在服務眾人的政治人物必須謹記在心的大事。所謂勿忘初衷,什麼是民選首長的「初衷」?難道僅僅為個人當選,拚完一任再一任,拚完當選再逐鹿大位嗎?從台北看高雄,南北悶頭拚五都選舉的政治人物們都要深思。

 

2010.09.22 中國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