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報紙,這兩天的兩岸焦點新聞是:我四銀行獲准在大陸設分行、大陸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會見奇美集團許文龍、兩岸首度舉行海難聯合搜救演習、新竹市標到上海世博台灣館、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表示爭取兩岸在年底簽署投資保障協定、陸委會授權海基會議商經濟合作委員會事宜……。

在這樣的氛圍下,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先在美國、後在歐洲公開強調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令人似乎有時光倒錯的感覺。僅舉一例,她說:「用船堅砲利領軍的經濟擴張,終會導致世界性的災難,和平才是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倘若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仍然那麼大,馬政府的兩岸政策何以「冒進」到今日這般密切的程度?反過來說,馬政府現行兩岸政策的主要效能,豈不正是大幅降低了兩岸軍事衝突的危機,而為何賴主委仍然認為威脅未減?

北京為化解兩岸僵局,可謂已是「無所不用其極」,ECFA的「非常讓利」可見一斑。彼國防部發言人日前還說,在「一中原則」下可以討論撤飛彈;所以,別以為北京不會撤飛彈,問題是到時候台灣被迫進入政治議題的壓力就更大了。

其實,大陸的對台政策走到今日地步,「和平發展」已成主調。北京久已不談「不放棄使用武力」,而民調顯示台灣民眾認為兩岸發生戰爭的機率亦極低;賴幸媛心中存有軍事警戒本屬應然,但在這個當口說那些話,究竟是要否定北京的和平努力,還是要否定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成就?

對台灣而言,北京的「和平攻勢」比「軍事威脅」嚴峻得多;強化「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恐怕比要求撤飛彈更重要!

 

【2010.09.18 聯合報╱黑白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