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行政院長吳敦義周四就職一周年,拋出不排除開徵資本利得稅、奢侈稅,以縮短貧富差距的政策風向球。我們不應懷疑吳揆的誠意,但追求均富社會的這堂課,稅制長期缺席,甚至多數時間忙著向富人傾斜;窮人不只是經濟弱勢,也是稅制習慣忽視的族群。讓稅制缺席的,不正是政府?眼看貧富差距在98年擴大成8.22倍,政府端出改善所得分配惡化的七大藥方,還特別強調了稅制改革的角色。現在就要檢視,政府欲藉稅制縮小貧富差距,究竟是真心還是假意,而其關鍵正是能否改變財富課稅的遊戲規則,例如以實價對股票、房屋及土地的資本利得課稅。

實價課徵土地、房屋及股票的資本利得稅,可以彰顯兩種意義:第一,富人多是靠資本利得累積財富,資本利得未課徵相對稱的稅負,會加速財富累積速度,助長所得分配惡化,課稅可以緩解這個速度;第二,資本利得按實價課稅,可以擴大稅基,並可終結個別所得之間的課稅不公現象。

土地、房屋及股票都會產生資本利得,除了證券交易所得免稅,土地目前不課所得稅,但按較低的公告現值課徵土地增值稅,房屋則是按評定現值課徵財產交易所得稅,課徵稅基同樣不採計市價。與國際比較,台灣是少數對資本利得從輕課稅的國家,導致勤勞所得的薪資稅收比重達到72%,來自上班族所繳納的稅款,則占所得稅總稅收的56%。

實價課稅對縮小財富差距的重要性,從一個豪宅實例就可以發現。位於信義計畫區的「信義之星」,是台北市十大指標豪宅之一,依市場估計每坪180萬元計,一戶約160坪,總價約2.9億元。市價2.9億元信義之星的主人出售豪宅,土地交易所得免稅,房屋雖要課稅,但以政府公告的評定現值計稅,一戶2.9億元的信義之星,政府認定的課稅價值只有500萬元,市價與課稅價值兩者相差58倍。

房仲業者估計,信義之星97年每坪約100萬元,近年豪宅炒作風起,依前述每坪180萬元計,同樣160坪的信義之星,97年買進時是1.6億元,99年賣出後可賺進1.3億元。這1.3億元的巨額獲利,怎麼課稅?稅法規定,財產交易所得可以選擇不按市價繳稅,於是評定現值只有500萬元的信義之星,出售後只需繳交58萬元的財產交易所得稅給國庫(依北市售屋課稅所得額29%換算,500萬元中僅145萬元併入所得總額,再以綜所稅最高40%稅率計算)。1.3億元的不動產利得,幾乎原汁原味全落入豪宅主人的口袋。1.3億元,要賺多久才會有?富人持有信義之星二年就輕鬆入袋,但依主計處公布98年最窮20%家庭的年所得28萬元計算,1.3億元得要窮人不吃不喝464年才賺得到。

貧富差距逐年擴大,稅制當然不能缺席。想想看,如果1.3億元不動產利得都要課稅,按照40%的綜所稅率換算,富人得繳5,200萬元所得稅,相較目前不痛不癢的58萬元,按實價課稅的稅制,富人須多繳近90倍的所得稅,由此亦可見稅制在所得分配的影響。要問的是,看到天差地遠的財富水準,政府真的敢要富人繳出該繳的稅?在自由經濟的國家,稅制很難遏阻貧富差距擴大的趨勢,但有責任緩和差距擴大的速度。台灣的稅制會失去民心,在於它已完全失去避免財富分配失衡的煞車效果,甚至還有帶頭衝高貧富差距的嫌疑。

縮小貧富差距的積極方法是提高就業,拉高薪資水準;消極方法,就是靠政府補助的移轉性支出彌補低收入家庭的不足。持平而言,改善所得分配惡化,要靠複方,不能單求一味稅制。不過,政府需讓稅制變成藥引,從資本利得按實價課稅出發,只是第一步。

 

【2010.09.11 經濟日報╱社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