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各縣市政府購車補助
電動機車「同款不同價」!力促低能減碳,各縣市政府補助購買電動機車金額出爐,價差高達1萬2千元。機車業者指出,補貼金額高者,普遍集中在大眾運輸便捷的縣市;反觀部分縣市,大眾運輸工具既缺,又無補貼規劃,電動機車更難遍地開花。
為打造低碳城市,根據經濟部規劃,民國101年底以前,至少要讓16萬輛電動機車「上路」,外銷增加達近4萬輛。不過業者發現,此目標「有夠拚」,累計至今僅銷售近一千輛。因此經濟部決定要延長補助,日前已正式宣佈購買電動機車補助方案期限將延長一年,至民國一○二年為止。另一個影響消費者有意購買卻買不下手,最終重回汽油的主因是受限各縣市財源,補貼電動機車的金額有明顯的差距。
目前提供購車補助,全國性有工業局及環保署,合計1萬1千元,各縣市政府則視其財源,再行加碼補助。其中,桃園縣民購車最「ㄟ合」,可多拿1萬2千元補助,但由於市場反應超乎預期,日前已宣告「停止收件」,縣府會再評估是否加碼。但北縣、北市、南市目前仍有有1萬元,高市也有8,000元,其他縣市為0到2千元。
以電動機車售價約5萬元出頭來算,扣除全國性補助1萬1千元,實際售價可降到4萬餘元。若縣市政府大方一點,如桃園縣,甚至3萬元就可入手;反觀若無提供補助之縣市,民眾等於得多花1萬餘元購車,買氣難免受影響。
業者表示,相較於北縣市、桃園等地,大眾運輸工具便捷,其餘縣市民眾的代步工具,還是以機車為主。換言之,這群機車購買主力,若因補貼金額少,再度轉向回購買汽油機車,對政府推動節能減碳,將相當不利。以最早推行電動機車補助1萬元的台北縣來說,今年1-7月縣內電動機車佔全省電動機車的構成比為全省最高,佔了近七成;減碳效果可說是相當明顯。
車廠主管指出,車齡五到十年的舊車滿街跑,這幾年將有波換車潮,若政府補貼政策「縣市有別」,這批這批有意換車者,還是會選擇汽油機車;換言之,時間拖愈久,電動機車的潛在客群將陸續被吃掉,後市更不妙。
另外,『加碼補助皆有名額限制,一旦在額度用完後所產生的消費者期望值落差時,又掉回補貼金額少,客戶最終又轉回油車市場,對於電動機車推動不利』。
業者建議,若政府要推廣電動機車,應重新檢視補貼政策,如訂出全國性補貼標準,避免各地售價差異過大;或適時補貼財源,並協調未補助或金額較少的縣市,盡可能提高補助金額,「至少不要輸人太多」,如此將有利於電動機車普及。
- 2010.09.09 中國時報 / 于模珉/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