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暌違十八年後,台灣又贏得了在美國舉行的世界青少棒錦標賽冠軍,而這正好是我國的第十八個青少棒冠軍杯。這次是由台北市重慶國中棒球隊代表台灣出賽,在這個艱苦的過程中,有民意代表和國中校長促成這支棒球隊的誕生,有家長和後援會的支持,有球員堅毅不拔刻苦練習。又一次「台灣之光」的同時,卻也引發了「台灣遺憾」之感慨。

重慶國中成立棒球體育班,專門培訓有棒球基礎的國小棒球隊員,但是學校沒有像樣棒球場,每天在國道高架橋下搭建的克難球場裡練習。直到要代表國家出賽,都還要奔波到十公里外的球場練球。當年紅葉少棒隊以樹棍當球棒,用石頭當球打,在簡陋的環境下練球,一戰成名,打開台灣棒球運動的輝煌歷史。經過了幾十年,社會富裕了,不必再用樹枝和石頭來練球。但從早期紅葉隊的克難球具,到二十一世紀的克難球場,這個「克難」的故事還是沒變!

棒球在台灣堪稱國球,但連同其他各項運動,卻始終是在克難、運動員自生自滅、家長自己掏錢培養子女的情況下,逐漸開花結果。前不久大家還在為網球好手盧彥勳出征國外住便宜旅館、被蚊蟲咬傷的故事而心酸,今天重慶國中棒球隊的遭遇也沒好到那裡去。這支球隊從爭取亞太區代表權到赴美比賽,始終經費不足,連向政府申請補助報名費都遇過挫折。冠軍投手林子崴從國小開始,往返基隆和台北讀書和練球,常累到火車上睡著坐過頭,一度因家境困難交不出培訓費,差點退出球隊,也是靠教練和家長會伸出援手。現在變成「台灣之光」了,選手可以吃到市長請客的牛排,少少的獎勵金以及每學期1000元的學雜費補助。這就是台灣運動選手的待遇。

從紅葉隊到重慶國中棒球隊,棒球的奮戰精神一代傳一代。這些年輕棒球選手當中,將來可能還會有王建民這樣的人物誕生。但台灣之光的故事背後永遠都有辛酸和遺憾。運動員努力不懈,傳承典範,但就連克難的故事也要一代一代持續下去嗎?

 

【2010.08.23 聯合晚報╱社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