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布雷自殺,對蔣介石打擊很大,蔣介石麾下的老智囊,如吳稚暉 、張岳軍等人都已垂垂老矣,必須靠陳誠底下省政府這批人。
陝西紡織業的源頭是抗戰時搬過去的無錫紡織廠,石鳳翔原是湖北 人,在陝西發跡,他拿一些特權交換當地資源,尤其是棉花,他以為 :「你無錫能賺錢,我為什麼不能賺錢?」結果成了西北的紡織業大 亨。
基本上,這個大聯合的底子很薄弱,遷川工廠最大的一批,基地都 在長江三角洲,抗戰勝利後,這批人因為偽幣與法幣之間匯率的改變 ,吃了大虧,對政府非常不滿,所以幾乎沒有人過來,他們有的到香 港,有的上了外洋,有的向共產黨靠攏,變成民族資本家。當時榮家 幾乎要過來了,而且已經在台北市南京東路買了一大片地,大概有五 萬坪。錢付了三分之一,可惜榮家掌門人榮一心從廣東到香港所搭的 飛機撞了山,人死掉了,資料也散掉了,根本無從查起,全被人吃掉 了。我舅舅代表榮家留在大陸上,過了三年,身無分文,化裝逃到香 港,榮家其他的人分別到了巴西、香港等地,在香港只留下一點小基 礎。
榮一心的女兒是曼麗的好朋友,現在大陸上的榮智健是榮毅仁的兒 子,他跟榮家本來的企業一點關係也沒有。他在香港收購了國泰航空 ,在港商鉅子李嘉誠等人的幫助下,全面收購「泰富」、「恆昌」, 成為香港中資最傑出的企業家。2004年還被《富比士》(Forbes)評 為大陸富豪榜首。
在這個情況下,台灣的財經建設重新起步,尹仲容做了第一棒,後 來他又聯合嚴家淦,形成企業與財經總結合,對幫助本地企業家站起 來有相當的功勞。
陳儀清算地方菁英
本地企業家的本錢是土地改革之後,拿日本公司的財產賠償給他們 ,給他們股權,也就是將台泥、台紙、工礦、農林四大公司轉移民營 。台灣銀行在陳儀時代取代了中央銀行發行鈔票,日治時代的華南銀 行、土地銀行、彰化銀行、第一銀行等台灣四小行,跟官家的關係不 那麼密切。仔細看看二二八事件以前這四家銀行的股東是誰,後來的 股東又是誰,就曉得誰在二二八事件中得了便宜,誰要剷除誰了。拿 這個名單比一比,就曉得誰是真正提供名單,以及搞出後來整肅的人 ,這就是二二八最重要的關鍵。陳儀和一些回台灣的「半山」互相利 用,對地方菁英進行清算和迫害。
陳儀在意識型態上是個社會主義者,他希望把台灣治理成獨立王國 ,實現社會主義的理想,所以他拉攏的是國社黨(後來的民社黨)、 青年黨,不要國民黨。這些人以夏濤聲、沈雲龍為代表,看看當時轉 換的痕跡,後來唯一存在的幾個雜誌,一個是新辦的《自由中國》, 另外一個是民社黨跟青年黨合作的雜誌《民主評論》。
在軍隊方面,當初是靠孫立人的一批人馬,因為陳儀什麼人都不要 。彭孟緝是高雄要塞司令,在中國軍隊系統裡,要塞司令是很差的職 務,不能在前線建功立業,除非像江陰要塞司令戴戎光一樣,把砲台 賣了,否則只能乾坐冷板凳,永遠升不了官。
彭孟緝在同期的軍人裡算是坐冷板凳的,但他是光復後中央在台灣 唯一可以直接指揮的軍人。當初是海軍上不了岸,空軍下不了地,空 軍飛機不敢留在台灣的基地,嘉義空軍基地只有一連守衛隊。後來發 生二二八事件,由國軍第二十一師開進南投,攻打鍾逸人的二七部隊 。鍾逸人原本以為有山地青年在南投接應,但他搞錯對象了,日月潭 的邵族人數本來就少,更沒有幾個人會打仗,山地青年有槍,是當年 南洋軍伕裡面最大的一批,但他們的槍枝都相當原始,派出所的槍枝 比較先進,山地青年難以取得。
軍隊體系靠孫立人
等到大批大批部隊,一波一波過來以後,凡是非黃埔系軍隊都被裁 掉,青島撤退來的部隊抵達高雄,剛下船就被繳械,混合編制後,再 安插到其他部隊裡。那時候還是靠孫立人壓住陣腳,連黃埔嫡系的劉 玉章部隊也全部解散掉,重新組建成統一的軍隊。
早期蔣介石用的高級軍官,例如參謀總長等,非海軍即空軍,不用 陸軍,海、空兩軍都有他自己的人馬,像黎玉璽、周至柔、王叔銘等 人,陸軍的人派不過來,本來的參謀團也散了,因為他不相信人家。
陳布雷自殺對蔣介石是很大的打擊,後來他身邊一直沒有像樣的智 囊團隊,他對知識分子有疑心,使得他對王雪艇這些不能不用的人, 始終不信任。另一方面,他靠張岳軍(群)等人,從日本拉來一個參 謀團─白團,幫他做幕僚工作,大戰略則完全靠蔣夫人跟美國聯繫, 北拉韓國,南結菲律賓,這兩個國家都是美國的囊中物。
外交人馬水火不容
當年台灣的外在形勢不見得比現在好到那裡去,所以蔣介石必須用 一些知識分子,一環是葉公超等老外交家,一環是像沈昌煥這些府中 的人物。這兩批人始終水火不容,葉公超就是個犧牲品。那時候不敢 隨意更換駐外使節,因為一換就斷交,溫源寧因此在希臘一待就是幾 十年。
蔣介石麾下的老智囊,如吳稚暉、張岳軍等人都已垂垂老矣,必須 靠陳誠底下省政府這批人。陳誠的省政府一方面是繼承原來的省政府 ,另一方面也把老三青團的人帶進來,此外也有第六戰區和湖北省的 人,劉真就是他的人。蔣介石提拔陳辭修(誠),是希望他做副手, 不一定是要讓他做接班人,他跟胡宗南相比,蔣介石更喜歡胡宗南。 但陳誠是個苦幹的人,胡宗南沒他那樣苦幹,抗戰時陳誠把守重慶大 門,胡宗南看守關中後門,兩個都是把門將軍,不過胡宗南得到的資 源比較多。
1939年日軍在武漢戰役後緩和對國軍的戰略進攻,蔣介石有餘力注 意正在日本敵後大肆擴展的共產黨,把愛將胡宗南擺在陝西。胡宗南 兵馬眾多,糧餉充沛,不止防共產黨擴大,還擔當全抗戰總預備隊任 務,有時候前線突然告急,部隊必須急行軍趕到河南、山西、湖北等 地救援,最後還被空運到貴州、雲南,解救危機,負責的任務真不簡 單。
三峽口上地盤小,擺不下多少人馬,但有天險,據上游之勢,不怕 日本人從這裡突進,左、右兩側各有薛岳、李宗仁把守,兵多將廣。 所以蔣介石不在乎陳誠有多少兵,只要陳誠把大門口守得牢牢就行了 。 (待續)
2010.08.20 旺報 / 許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