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陸第十二個五年規畫(「十二五」規畫)正緊鑼密鼓地進行編製工作,預料將於今年10月召開的中共第十七屆五中全會討論通過後,在明年取代實施屆滿的「十一五」規畫,作為下一個5年中國經濟發展戰略部署的重要藍圖。

     「十二五」規畫的編制及啟動,正值大陸經濟面臨內外環境巨大變化的關鍵時期,其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備受關注。

     從國際形勢來看,「十二五」正值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重新洗牌的結構性調整過程,美、歐等工業國家處於「消費緊縮、政府支出削減、金融去槓桿化及經濟成長減緩」的「新常態」(New Normal),對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能力大幅削弱。相對上,新興市場在經濟復甦展現的強大活力,因而被期待可以肩負帶動世界經濟成長的重要角色,尤其中國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即將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世界銀行估計在2025年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因此,各國政府對大陸承擔更大國際責任有與日俱增的壓力。

     另一方面,大陸在亞洲影響力日益提升,今年「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讓大陸更成為推動區域經濟整合的領頭羊。而大陸大力推動人民幣境外結算,積極與貿易夥伴簽署換匯協定,已為人民幣國際化及大陸金融和國際接軌打下基礎工程。

     面對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國際新情勢,「十二五」必須針對未來大陸經濟在世界經濟體系的定位與角色,以及經濟發展模式如何與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相互接軌,作出明確且可行的前瞻規畫,這也是「十二五」引領大陸經濟邁向嶄新格局的關鍵。

     從大陸內部情勢觀察,大陸經濟正面臨結構性改變的嚴峻挑戰。1979年以來的改革開放政策是大陸經濟市場化的主要引擎,但是,金融海嘯後「國進民退」讓大陸國有經濟的色彩反而加重,這種發展對市場經濟長期改革顯然不利。而大陸以廉價勞動力及低廉資源價格吸引外資,帶動加工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因為各地工資及土地價格大幅上漲,已面臨全面性的結構調整。大陸城鄉發展差距日益擴大,所得分配日趨惡化,更到了必須面對及改革的臨界點。此外,因為經濟快速市場化凸顯出各種基礎建設及軟體制度的配合不足,在在對大陸經濟持續發展構成嚴峻考驗。

     總的來看,「十二五」規畫的核心任務,當在為大陸經濟的結構調整造橋鋪路,也是啟動大陸經濟轉型的艱鉅工程。大陸必須有決心從「世界工廠」晉升為「世界市場」;「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必須調整為出口及內需共同帶動的雙引擎發展模式;「收入分配改革」是落實經濟成果為人民共享的關鍵,但必須立基在健全的勞資關係及扶植中小企業的發展;深化體制改革是維持大陸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蛻變為成熟市場經濟的基礎工程,也是大陸經濟能否順利轉型的另一關鍵。

     從大陸官方媒體披露的訊息,「十二五」規畫主基調是「加快經濟方式轉變」,與因應內外變局的應有方向大致符合。我們期許大陸當局能夠緊抓問題核心,策劃前瞻藍圖,為大陸經濟全面轉型升級跨出關鍵一步。

 

2010.08.17 旺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