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柏薰爆料「北海宴」內幕,在陳哲男邀約下,包括施茂林、謝文定等法界高層均在座。這場宴會的細節仍待追查,但從已經呈現的圖像來看,扁政府時代政治高層與司法高層的不當互動,誠然已至駭人聽聞的地步。

從權力分立的觀點來看,行政高層與司法高層隨興聚餐宴飲,已屬匪夷所思;而此處所見場景,卻儼然是總統府副秘書長帶著定讞被告,在酒席上對司法官員大閱兵,寧非更是駭人聽聞?陳哲男隨便幾個電話,就能把當時的法務部次長謝文定、北檢檢察長施茂林、大法官、高院庭長、警政署副署長一干人等召來;並對被告梁柏薰擺出一副「一切搞定」的姿態。諷刺的是,曾德水以我國為「五權獨立」國家為由,認定總統府副秘書長「無法因其職務接觸」各級司法機關,將陳哲男的司法黃牛案從十二年改判為七個月;對照此場宴會,司法人的自閉、自欺,也暴露無遺。

如今尚難確認的是,參與這場宴會的司法人究竟知不知道陳哲男在搞什麼鬼?是預聞其事,或是在不知情下被陳哲男召去當了「道具」?謝文定稱確曾被召去,但見狀不妙中途告退,並且在回部後向陳定南部長報告此事;倘係如此,說明他明白此宴不妥,亦未刻意隱瞞,程序尚稱合乎規範。

施茂林的反應則與謝文定大相逕庭。他根本否認在此宴露面,但梁柏薰對他的描述卻甚仔細。由於施也曾堅決否認參與過黃芳彥的春酒,所以他的這次否認也被打了問號。最令人覺得可待探索的是,施茂林的身影在那幾年中出現在多次爭議事件之中。

二○○一年初,扁政府一意要起訴拉法葉艦案,檢察總長盧仁發為此與北檢檢察長黃世銘長談九小時仍遭拒;數月後黃世銘即遭調職,由施茂林接任。不到三個月,施茂林便起訴了五名將領。在二○○三年這次陳哲男的「北海宴」中,陳哲男還特別向梁柏薰說,「總統(陳水扁)很喜歡他(施茂林)」,一定「會讓他當法務部長」;果然,二○○五年初施茂林就從陳定南手中接下部長。

二○○六年十一月,高檢署檢察長謝文定因國務機要費案起訴了吳淑珍,次年三月即遭撤換;那次的全台檢察官大調動被稱為「史上最黑暗」,主持者正是施茂林。亦受人們矚目的,是二○○七年陳聰明到黃芳彥家喝春酒,施茂林也在場,卻因各方的隱瞞,實情遲至三年後才被揭露;黃芳彥已逍遙美國,而施茂林全身而退。正值此際,特別費是否統一見解的辯論,又在施茂林手中形成僵局。回想微妙時刻施茂林出現的關鍵位置,他在北海宴上的身影,豈能不令人特別矚目?

北海宴看出扁政府是如何「栽培」一名法務部長,亦給這名法務部長後來的表現留下許多疑問。北海宴足以顯示扁朝高官如何玩弄司法人於股掌之間,任意即可召來「坐檯」,向被告炫耀。這類場景的背後,是多麼可怕的司法黑幕?思之令人不寒而慄。

高捷泰勞案,陳哲男嫌疑重大,卻仍獲判無罪;司法黃牛案收錢及關說鐵證如山,法官竟以「與職務無關」將他輕縱。有人說,這樣的判決,是因為法官「不食人間煙火」;但從北海宴看來,真正原因會不會是司法人「食太多人間煙火」,作了太多法律以外的考量,才作出這樣的判決?

另如,郭瑤琪收取廠商兩萬美元餽贈被判無罪,理由是「款項與職務無對價關係」;這豈不是在昭告公務員:只要懂得迂迴,收賄沒關係。再如在高市議長賄選案中,即使有秘密證人指控謝長廷介入其中,但十萬字起訴書中竟未留下半個字。這樣的司法表現,對國人要作何解釋?

「北海宴」的司法官閱兵大典,暴露了一個目無法紀的政權可以把權力濫用到什麼地步,而自命獨立的司法人卻無力抗拒,甚至陷溺其中。這場餐宴的真相為何,特偵組必須全力追查。誰都知道,挖井必須一尺一尺地往深處挖,才有找到水的希望;若不想讓司法變成了一口打不到真相的井,就從北海宴開始往下挖吧!

 

【2010.08.15 聯合報╱社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