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執行馬英九總統的「全球招商」政策,由經濟部次長梁國新率領的招商團,本周起將分別在中國大陸的北京、天津和武漢,舉辦三場「宣導說明會」。而第一場於3日在北京舉辦的說明會,更吸引了約達200家的大陸企業,且其中不乏實力雄厚的央企集團高階主管與會。看來在兩岸簽署ECFA,馬政府大力推動全球招商之下,大陸方面的反應似乎最為熱切。

     面對此一現象,台灣方面的感受毋寧應該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當然是台灣在藉由ECFA打通外貿招商的任督二脈以後,終於再度能夠吸引境外資金的青睞。這其中的境外資金,當然也包括陸資。而回顧兩岸經由去年的第三次江陳會談,獲致開放陸資來台的協議後,馬政府於去年六月公佈開放192項可供陸資投資的項目,但一年下來申請並獲准入台的陸資項目,累計金額只有25億新台幣,相較台資登陸一年新增的資金就超過50億美元以上,顯見兩岸相互投資的大門雖已開啟,但現階段在金額規模上仍呈現懸殊的差距。因此,若能經由這一次的招商說明,吸引更多陸資投入參與我們的「全球招商旗艦計畫」,自然是值得期待的好事。

     不過,進一步檢討過去這一年何以吸引陸資的績效不彰,陸企仍然停留在「停聽看」的觀望期固然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我方在投資項目類別乃至在申請案件的審核過程,給予過多的限制,毋寧才是更關鍵的因素。

     台灣多年來採行商貿立國的政策,向來對吸引僑外資前來投資可以說不遺餘力並饒有經驗。但是面對陸資來台,則顯然完全無法沿用向來的政策做法,尤其在在野黨的監督掣肘下,開放陸資來台政策只能在欲迎還拒中趑趄。個中的心理癥結,說穿了就是一方面希望多吸引陸資投入,以活絡經濟動能,增加就業機會;但另方面,又擔心陸企大舉入台,成為足以左右台灣經濟走向的力量,使得台灣不得不進一步對中國傾斜,從依賴大陸到進一步受制於人。而如果從梁國新招商團在北京的說明會,與會者不乏央企集團,則更令人憂心一旦這些實力雄厚的央企紛紛率先入台投資,則未來台灣經濟走向受制於對岸,恐怕就非杞人之憂了。

     除了這種心理因素的憂慮,恐怕會使開放陸資來台的執行成效,或全球招商計畫的落實大打折扣之外,其實另外一個值得擔憂的是,政府現在敲鑼打鼓的高唱要推出「全球招商旗艦計畫」,或者表示正在檢討第二波的陸資鬆綁方案,但如果問主管官署,所有這些方案計畫是否真的都已經準備好了,答案恐怕是不容樂觀。而眾所皆知,匆促推出一個不成熟的公共政策,後果往往比不推出還嚴重,這也才是我們真正感到憂慮的地方。

     我們有這樣的憂慮,其實並不是要故意唱衰政府。令人印象深刻的負責主導「全球招商旗艦計畫」的經建會主委,於上周和新聞局長為計畫的具體內涵為何,在公開場合出現明顯的落差現象,就足以顯見有關全球招商計畫的成形是何等的倉卒,並沒有經過嚴謹的政策論證,倒比較像是把所有相關的事項統統抓入籃子裡就當做是菜。這麼粗糙的決策過程,如果連同屬內閣的成員都不瞭解,未來實際推動的可操作性與效益自然應該受到質疑。

     堪稱雪上加霜的是,台灣最近因為接連發生台塑六輕大火事件,以及苗栗大埔、彰化相思寮等徵地糾紛事件,使得中科三期、四期的招商開發計畫緊急喊卡,台塑六輕的五期擴建計畫與國光石化的八輕投資案也都面臨重大變數。這些事件一方面凸顯民眾在權力意識覺醒後,往後大規模徵地闢建工業園區的難度勢必升高,但對於早已佈局甚至投入資金建廠購置機器設備的業者而言,更將造成重大的財產損失,並使得對在台灣投資的不確定感倍增。凡此自然不利於吸引陸資來台,或者全球招商計畫的推動。也難怪經建會在商定「全球招商旗艦計畫」的10項具體內容後,劉憶如主委忙不迭地表示接下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希望透過跨部會協商,想方設法排除投資障礙,否則再宏大美好的方案計畫終歸還是一場空。

     總結前面的分析,方向上我們完全認同與支持政府必須把握兩岸簽署ECFA所形成的有利局面,加大力度推動全球招商計畫,但不論在心理因素上或計畫的周延可行,以及投資障礙的排除,每一個足以令人憂心的環節,都必須妥慎規劃全力克服。否則招商說明再成功,外資或陸資企業再有興趣,到頭來恐怕只是空歡喜一場。而台灣如果再不能把握住此一難得機遇,往後想要自求多福恐怕都非易事。

 

2010.08.04 工商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