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富不過三代。」這不是句真理,而是從經驗累積來的判斷。而文化傳承經驗又告訴我們,在階層向上流動過程中,白手起家致富者想讓後代把上流社會的菁英文化內化,通常也需要三代以上累積。

     很多白手致富的家長,為讓子女盡快學會上流社會文化,包括經營事業、社交,甚至政治結盟能力,不惜花大錢讓子女接受速成的「密集班」教育。這種現象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尤為盛行。七月中旬,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就有一場這樣的學程。

     名為「中國民營企業傳承與發展高峰論壇」的短期營隊,由全國工商聯和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合辦。來自中國各地三百名「富二代」參加。課程內容包括:「民營企業如何汲取『歷代帝王』培養接班人的經驗」、「從晉商的發展看中國民營企業的傳承」、「民營企業家如何借鑒『宗教』培養接班人的經驗」以及各國繼承法、遺產稅法與中國繼承法、遺產稅的探討……。授課師資從政協副主席、為中共政治局授課的名教授、總參政治部宣傳部長,到被譽為「中國首善」的企業家都有。其中,還有一位被主辦單位稱為「最令人尊敬的富二代教育專家和教練」蘇建誠──他主辦過學費近六十七萬的富二代教育班,課程內容從高爾夫、馬術到品酒都有,上課方式則在中國各地遊學。

     比起蘇建誠的富二代教育班,工商聯主辦的論壇實惠多了。為期三天的營隊含吃住才六千五百人民幣,還可以有一位家長隨行。據在場採訪的記者王冠指出,這些不乏背著LV包包的富二代,上課表現還算中規中矩,而陪公子千金上課的「富一代」則更認真記筆記。

     富二代養成班凸顯了中國新興私營資本家的焦慮。這不只是「望子成龍」的期許;而是一個新形成、以私有財產為基礎的階級社會中,菁英階級急於鞏固階級地位。這種階級力量正在實質形塑一個新的中國社會制度。不過,菁英父母急於讓小孩速成學習做菁英的現象,也說明了這個富人階級還不穩固,還未形成有系統的自我再生產能力。一個穩固的上流社會,會形成階級內部的社經、文化的傳承體系,例如具有傳統的貴族學校、聯誼會等等。階級文化養成不可能速成。富二代可透過學校、家庭學會經營事業,也可藉由蘇建誠的遊學班知道如何品酒、社交;不過,要把這些know-how內化成階級文化非短期可達到。

     回頭看看台灣,高雄美術館正在舉行畫家林壽宇回顧展。這位出身霧峰旺族的畫家,是台灣現代藝術先鋒,也是最早受到西方藝術界肯定的少數亞洲現代藝術家。從藝術家的訪談介紹中可體會到,他在藝術上的成就反映出霧峰林家百餘年來建基在財富上,為家族子弟累積出來的文化涵養。年幼時就接觸老莊思想,讓他開創出極簡主義的藝術風格。在訪談影像中畫家流露出來貴族般的自信,讓他勇敢地在藝術領域做出創新。

     從物質上的富足到文化上的自信,需要時間涵養。這種階級文化固然有保守性格,但也是成熟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精緻化與提升的力量,這種文化傳承在經濟衰敗後也還不致立即消失。而整個台灣社會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富裕,也累積相當多這種文化上的「軟實力」,這也是台灣在面對政經實力暴漲中國時,自信心的基礎──雖然基礎還不是很穩固。

 

(作者

  • 顧爾德
  • 為專欄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