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究竟是由台灣供應零組件,到大陸做總裝(最後組裝),或是顛倒過來,由大陸把零組件運到台灣進行總裝?這道選擇題,是後ECFA時代兩岸亟需協商做出答案的。它牽涉到雙方未來經濟合作與產業對接的效率,對此,有關方面不能輕忽。

     兩岸遊走族推銷零組件

     為什麼會跑出這道課題呢?原來是大陸台商們最近勤於回台灣做生意了,這群新興的「兩岸遊走族」,回台灣多半是為了推銷產品,其中似乎以電子零組件為多。跡象顯示,由於兩岸已簽署ECFA,雙方互免關稅,兩岸客貨運輸也方便許多,以致原本已走向凋零的台灣製造業,有了復甦的跡象。這使得大陸台商的零組件產品多了一個市場,而且就在自己的家鄉。大陸台商開始談論「台灣內銷市場」了。

     除台商之外,大陸廠商也積極爭取台灣零組件市場。廈門就有廠商最近向台灣輸出了一批電動摩托車整車組件,由台灣廠商組裝完成後,成品就地銷售台灣內銷市場。這是大陸首度向台灣輸出電動摩托車整車組件,廈門出貨廠商頗有成就感。由於台灣政府大力扶持「減碳」產品,對電動摩托車購買者有補助,所以該廈門廠商對台灣市場相當樂觀,準備未來持續擴大出貨數量。這是大陸零組件最近擴大銷台的一個典型實例。

     其實,兩岸的零組件貿易,台灣一向是大幅出超的一方。台灣外銷大陸的晶圓、面板、汽車零組件等,都是大宗產品。相對上,大陸銷台的零組件,數量及金額都偏少。這是過去的情況。

     分工應採比較利益法則

     未來在ECFA作用下,大陸零組件銷台必然快步加熱升溫,終將使兩岸的零組件貿易趨於平衡。屆時,大陸與台灣同時大量使用對方的零組件,雙方總裝成品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那將會是兩岸產業合作基本樣態。

     在如此的發展趨勢中,兩岸當局應該提前討論分工問題,根據比較利益法則,並參酌兩岸特色,推定各類產品的「總裝」應在台灣,或在大陸最佳。這樣的結論,可以作為未來兩岸協商簽署「貨品貿易協議」的重要參據。在該協議中,對兩岸雙方產品如何安排減免關稅,應視各種產品在兩岸的分工布局而定。

     例如,若某產品的總裝線以設在台灣為宜,則大陸應給台灣該產品的成品免關稅進口優惠,但台灣則應給大陸生產的相關零組件免關稅待遇,使台灣的總裝業者可以使用大陸的零組件。反之,若是在大陸總裝較為有利的產品,應是大陸成品享受台灣的關稅優惠,而台灣零組件享受大陸的關稅優惠。

     無論如何,現在就是兩岸討論「總裝產品」分工布局的好時機。而分工的原則也可以多樣化,如同一類產品,可分為「中國型」、「歐美型」,前者的總裝線在大陸,後者之總裝線在台灣。這樣的細化分工,不但會避開「誰吃掉誰」的問題,而且可為兩岸雙方帶來最大的共同利益。

 

  • 2010.07.30 旺報 / 李孟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