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成為男子漢的意念和強烈的家庭連結有助於男性克服憂鬱症和自殺意念。

一份由英屬哥倫比亞大學JohnOliffe和JohnOgrodniczuk學者所進行的研究,探討了男性對於男子氣概的想法對於男性在重度憂鬱症發作時產生的作用。研究者針對三十八位二十四到五十歲、居住於溫哥華和喬治王子市的男性進行會談,並依據所得到的定性資料進行分析。受試者自己認定或曾被診斷患有憂鬱症。

研究指出男性能夠藉由與其他人連結來抵制自殺意念-也就是透過與親密的伴侶和家人的連結,重拾穩定度和情緒的支持。

調查員發現大多數的研究對象表達了對家人的強烈承諾,他們因為自殺可能傷害所愛的人並留下長期的創傷而拒絕自殺。

研究者護理學院Oliffe副教授表示,當重度憂鬱症發生時,來自朋友或其他方面包括靈性的支持通常是男性尋求專業協助以克服自殺意念的管道。

臺灣精神醫學會陳正宗理事長表示,自殺的因素非常的多元化,所以其實自殺防治工作也是多面向的。台灣這一陣子以來,經濟壓力導致憂鬱症和自殺率的改變,是很令人關切的。陳正宗也說,此篇研究挑戰了針對不同性別,可以有不同的自殺防治方向。其實從去年開始,聯合國已不再強調女男平等或平權,而是性別主流化,強調用不同角度看一個人,因為每個人都兼具有部分男性與女性的性格,不過在現在社會仍然有傳統文化的包袱,比如說從50年代的出生來看,通常出生的第三個孩子多是男生。中國一胎化過程中出生別男比女也差距很大。而依據衛生署資料指出,臺灣的出生性別比(sexratioatbirth,出生時男性對女性之比值)2009年男生與女生比為108:100。

當然從此傳統的現象來看,適當運用男女傳統的角色,也不失為自殺防治的方式。男性在求助管道與情緒表達上,可更開放、更學習女性。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指出,許多國內外研究指出罹患憂鬱症的男女比例女性為男性的2倍,但因自殺而身亡則男性為女性的2倍,臺灣前年與去年自殺死亡人數,97年是4128人(其中男性為2807人,女性為1321人);98年是4063人(其中男性為2798人,女性為1265人),數字上可看到男性都高於女性兩倍以上。從上述研究中發現,男性對自己角色的責任與要求反而成為挫折容忍的一股助力。在脆弱與痛苦時,的確會有想結束痛苦的想法,可是自殺並不會結束痛苦,只是把痛苦留給所愛的人罷了。

 

【2010.07.30 台灣新生報 /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