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預測果真大不易。現在也許正重演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故事。
如今人人都知道,當年九月雷曼兄弟垮台,金融海嘯全面爆發,全球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之中,台灣經濟也跟著一瀉千里。然而,2008年初,我們的各經濟預測機構都對經濟前景看好;事實上,一直到當年十一月上旬,行政院主計處與各大預測機構還異口同聲預測全年可成長5%左右,甚至2009年也可以維持同樣幅度的成長,完全無視於金融海嘯的可能衝擊。其實,不待九月的金融海嘯,早在上半年台灣的出口成長已大為減緩,而且趨勢明顯向下,到七月份,出超消失轉為入超。由於近數年來,台灣大約4%的經濟成長率絕大部分仰仗出超的擴張支撐,因此出超忽然消失,若仍然認定經濟會維持4%上下的成長率,那就是完全不食人間煙火了。
行政院主計處發布那樣的預測,尚非不可想像,因為政府官員努力為執政者護航,竭盡所能安撫人心,營造出光明亮麗的局面,乃是司空見慣。但當時許多重要的學術機構與研究機構也跟著報喜不報憂,卻是大為可怪。當然,社會大眾一向健忘,只要事後執政者一聲金融海嘯猝不及防,全球各國災情一樣慘重,即可敷衍過去;未見有人認真追究這些權威機構胡亂預測引人入於歧途,應該承擔的責任;亦未見這些預測者勇於檢討反省,找出誤報的原因。
一句全球同陷災禍,台灣不能自免,無法搪塞過去,關鍵即在於,台灣的出口成長減緩,乃至出超完全消失,乃金融海嘯爆發前之事,當時各國幾乎都安然無恙。如今,全球經濟正掙扎自海嘯的災情中步出,走上復甦之路;台灣有兩岸和平紅利的加持,資金大量湧入,又有倍增的大陸觀光客為內需市場加溫,再加上ECFA簽定,帶來樂觀的憧憬,復甦的腳步自更強勁,因而國內外預測機構對全年經濟成長率都頗為看好。先有國際貨幣基金(IMF)率先預測,成長率將達令人咋舌的7.7%,中央研究院也緊隨其後,將去年底的預測值大幅上修2.16個百分點,預估全年成長率會達到6.85%。
IMF的預測若不夠準,也情有可原,因為遠在千里之外,對許多細部資料本來難以掌握,同時一口氣預測上百個國家的經濟趨勢,台灣又非其中舉足輕重者,要求其格外用心預測,自屬強人所難。但國內的預測機構則不然,其重心本置於台灣,又身處斯地,一切動靜變化皆觀察入微,預測的準確度當非遠在國外者可以比擬。
正因如此,中研院急匆匆地大幅上修預測值格外受到重視,媒體更將它放在頭版上顯著位置。然而,今年上半年鴻海富士康的十二起跳樓事件掀起軒然大波,繼而引發一片加薪潮,中共高層更推波助瀾,要求全面進行收入改革,更在明年起實施的十二五計劃中明定,五年之內讓薪資加倍。連同迄今仍未止歇的缺工潮,眼看對岸的加工出口業已出現瓶頸。台灣素賴出超為生,但現在作育台灣經濟成長的出口正面臨重大危機,則下半年成長率將如何變化,令人憂心。
同時,中共2008年為緊急救市而提撥的四兆人民幣刺激政策,兩年於茲,已消耗殆盡,不見接替的力量,因而大陸內需恐怕陷入萎縮的困境。此內外交逼的壓力,已使大陸第二季成長率較前季下滑1.6%,而且逐季看低;久諳對岸經濟情勢的專家預估,第四季下看8%,而且未來幾年可維持8至9%就很不錯了。
台灣經濟與大陸經濟相互依存,早已是唇亡齒寒之關係,當大陸經濟急步下滑,而台灣的出口又前途堪虞,何以認為台灣的成長率會反向大增?
我們相信,如果台灣上下認清危機將至,朝野一心努力激發潛在競爭力,或許台灣經濟可以轉危為安。但若重演2008年的故事,學者專家只報喜不報憂,後果難以想像。
【2010.07.26 聯合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