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韓聯合軍演掀起美中海權角力,中國相繼宣布黃海與南海屬於中國核心利益,壓迫美國海權勢力範圍,最後美國宣布航母不進入黃海,中美首場博弈暫告落幕,但另一場南海角力則蓄勢待發。當此敏感之際,7月21日東亞峰會外長會議正式決定,邀請美俄兩國加入新成立的所謂「東協加八」(10+8)對話機制。

     東亞區域整合從10+1、10+3走到今天的10+6(中日韓印澳紐)對話機制,向來都由東協與中國主導,美俄始終不得其門而入。於今,東亞國家積極擴大整合之際,中美關係卻因美台軍售、天安艦事件至昨日舉行的美韓黃海軍演而摩擦不斷,北京為此中斷雙方軍事交流。中方宣稱「南海涉及中國領土完整與國家核心利益」,似乎毫無妥協與讓步空間,美方執意與韓國舉行聯合軍演,其實「項莊武劍,意在沛公」。東亞安全情勢趨於嚴峻,亞太強權競逐浮上檯面,難怪6月初新加坡的年度亞太(香格里拉)安全對話上,許多東協國家深感焦慮。

     整個亞太情勢正在變動,經濟快速發展與轉型之際,東協確實需要思考新的區域合作架構。亞太已出現許多新的整合,大體上仍未脫離「兩大一小」的態勢。兩大係指東協和亞太經合會(APEC),一小是指中日韓峰會機制,其餘的10+3、10+6、日本所提東亞共同體、澳洲倡議亞太共同體、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或亞太區域機構建制(APRIA)等,累積的動能和發展速度,已遠超過年產值1.5兆美元的東協。換言之,東協未來若不能成為東亞整合的主體,就會在政治舞台逐步被邊緣化,遑論主導東亞或亞太區域的整合。

     其實,10+8的議題亦曾在東協會議上多次被提出,只是北京始終疑慮美國介入的後果,且對東亞共同體會提升日本影響力有所警惕,因而延宕至今。整體看來,東協國家強烈感受到在區域整合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主導權,是促其積極推動10+8對話機制的主要動機。根據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說法,10+8概念符合現實需求,一方面可讓美俄中等國元首利用東亞峰會定期會晤,共同協商涉及東亞安全的議題;另一方面,東協亦可藉此區域合作架構,維繫住自身的核心地位。

     中國的外交立場向來堅定,手段則較過去圓融許多。北京對美韓的黃海軍演態度強硬,對東協推動10+8對話機制雖表態尊重,卻警告美國不可將南海問題國際化。楊潔箎聲稱,區域合作架構應有利於和平、發展、合作、繁榮,且應符合東亞多元化發展的特點。但他也說,東協並非解決南海問題的合適論壇,因為中國與東協的一些國家接鄰而出現領土與海權的糾紛,不能因為這些國家是東協會員國,而把問題擴大成為中國與東協之間的問題。

     環視當前的亞太政經環境,10+8對話機制確實可能深化區域國家間的互賴,減緩彼此間的緊張關係;但放到區域霸權角力範疇,就未必有助於區域和平與穩定,美俄成為東協對話夥伴將對東亞安全情勢增添變數。

     10+8對話機制幾乎已包括所有的東亞國家,若連同北韓已是東協區域論壇的對話夥伴,只剩台灣仍被拒於東亞整合的門外。面對東亞整合困局與美中海權角力尖銳化情勢,台灣應善用兩岸關係改善的契機,找尋自身在東亞政經戰略中的地位。

 

2010.07.26 旺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poftheview 的頭像
    topoftheview

    宜誠鼎峰社區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