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引爆的民進黨內及藍綠黨際政治角力,使民進黨轉型的可能性徹底破滅,亦使蔡英文做為民進黨轉型領航者的角色完全解構。這對民進黨是致命性的衝擊,更是台灣民主政治難以彌償的悲劇。
這並不是說,民進黨因ECFA就贏不了五都選舉,或贏不了二○一二年總統大選。而是說,即使贏了選舉,這樣的民進黨也絕無可能穩定兩岸情勢,絕無可能順利執政,反而必會再將台灣推車撞壁、帶入危地絕境。
事實告訴我們:李登輝曾以五十四%的選票贏得總統直選,結果在執政後敗於兩岸政策;陳水扁連任總統時,得票率幾達五十一 %,但執政後亦敗於兩岸政策。在台灣,選舉的社會煽動力,與執政所需的大局維持力有時並不是一回事。
所以,民進黨及蔡英文將ECFA與選舉過度聯結,其實是極度短視的重大失算,誤以為藉ECFA掀起的政潮,有利於民進黨的選情;現今呈現的事實發展卻是,如此操作未必有利綠營選情,它對民進黨最嚴重的創害卻是,無論台灣主流社會,或北京、華府當局,皆對民進黨的轉型不再存有想像,而民進黨唯一的最後的一位想像中的轉型領航者蔡英文也已角色破滅。
綠營的致命問題,尚不只是主張台獨而已;最要命的是反覆變化,只尚權謀,毫無誠信可言。就民進黨來說,從《台獨黨綱》,到《台灣前途決議文》,到《正常國家決議文》,搖擺不定,反覆無常,至今竟仍三者並存,如何建立社會共信?就台獨人物而言,李登輝是《國統綱領》的主倡者,結果卻說「中華民國已不存在」;陳水扁更是從「四不一沒有」,「台獨是自欺欺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變成了「台灣由美國軍管」,主張「割台獻美」。李扁二人已為綠營政治人物建立了「典範」,那就是:顛三倒四,不可信任。
在ECFA的政潮中,民進黨不但未曾與北京建立互信,更失去了華府的信任,也失去了台灣主流社會的信任。如今,「後扁時代」被視為民進黨最後亦最佳的轉型機會,蔡英文則被視為民進黨最後亦最佳的轉型領航者;但是,這些想像,皆因ECFA政治角力的衝擊而告破滅。
蔡英文對ECFA的立場,已完全被獨派挾持;她與北京固然絕不可能建立互信,其觀點也與華府當局完全相反,亦與台灣主流社會的思考背道而馳。經過ECFA的政治角力,蔡英文從「民進黨的轉型者」,儼然已經變成了繼李扁之後的另一名「台獨的政治俘虜」;蔡英文接下來的發展,亦可能步上李扁一模一樣的宿命與覆轍,既在北京、華府及台灣主流社會的信任上找不到政治出路,身不由己,只好再進一步如李扁一般變身為「台獨的政治旗手」;一誤再誤,愈陷愈深。這樣的蔡英文,怎有可能帶領民進黨轉型或執政?難道蔡英文要說,過了五都選舉及二○一二,民進黨會再提「四不一沒有」?
兩岸局勢經緯萬端,要成為台灣的政治舵手,在人格上必須同時獲得台灣主流社會、華府與北京的信任。民進黨在ECFA的表現,可謂盡失這些信任,蔡英文也賠上了被信任的最後機會。蔡英文以「兩國論」、「否認九二共識」與「反ECFA」的三項紀錄,如何重建她在兩岸政策上的各方信任?何況,蔡英文的信任危機是「雙向」的,例如:她說「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顯然是怕內部有人說她不夠「獨」;但是,這句話卻也摧毀了其他方面對她寄以轉型的期待。
近年來,民進黨不斷複製這樣的因果程序:想要轉型→陷於內部鬥爭及藍綠黨爭→權謀盡出、搖擺不定→失去北京、華府及台灣主流社會的信任→又退回僵固的獨派立場。民進黨如今又走到了這個程序的最後地步,蔡英文也用油漆將自己刷到了牆角。
李登輝用了十二年,陳水扁用了八年才走到的結局,蔡英文卻在起步時就已深陷不能自拔。誰還相信蔡英文是兩年前接任黨主席時的那個蔡英文?或蔡英文自己還相信自己是兩年前的那個蔡英文嗎?
【2010.07.24 聯合報╱社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