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為降低台灣民眾的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同時維護一般民眾的身體健康,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自今年起補助各醫療院所,新增大腸癌及口腔癌篩檢,加上過去的乳癌跟子宮頸癌篩檢,各醫療院所提供的免費篩檢服務已增加到四項,只要符合篩檢條件者即可接受免費癌症篩檢服務。

不過,許多民眾可能會問說,健康的人真的需要定期做癌症篩檢嗎?免費癌症篩檢有什麼樣的資格限制?定期進行癌症篩檢真的會發現癌症的蹤跡嗎?種種疑問已讓民眾感到困惑,這也是衛生署、各縣市衛生局仍需對外加強宣導的部份。

現代人常過度攝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加上缺乏各種營養,於是在不良飲食習慣、精神緊張及缺乏運動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下,使罹癌機率大增,甚至到人人談「癌」色變的地步。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蘇裕傑表示,最佳防癌法就是定期做癌症篩檢,有助於找到癌期病變或去除癌前期病變,如此即可預防癌症。

蘇主任指出,癌症這個字起源於螃蟹,表示癌症和毒螃蟹一樣的可怕、橫行無阻。當人體正常的細胞,因為外在因素或內在基因影響產生突變,不再受到約束而異常增加時,身體裡面的壞細胞就會不斷地攻擊好細胞,爭奪所需的養分,把健康慢慢吃掉,所以癌症就像隱形殺手。

蘇裕傑主任進一步指出,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雜誌報導,炸薯條等油炸澱粉類食物會產生致癌物,而澳洲的研究發現老鼠DNA膜,經電磁波輻射兩小時後就開始分裂,除遺傳、感染、環境等因素之外,日常生活中還有那麼多的致癌因子,食物中也常含有許多致癌的危險,尤其是經過燻烤、醃漬過而變質的蛋白質。

此外,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也有抗癌基因,一般情況下,這些基因都處於封存不動的狀態,等到體內的正常細胞病變後,例如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變得不正常,原癌基因被激活或抗癌基因丟失,人就會罹患癌症,其他誘發癌症的危險因子,包括病毒感染,如B肝及C型肝炎、細菌感染、遺傳等,也都是提高罹患癌症的原因。

蘇裕傑主任強調,據衛生署估計,全面推動早期癌症篩檢,在全台每年可以篩出一、二萬個癌症個案,如此可將醫療資源運用於處理早期癌症或癌前病變,而不要等到末期癌症再來治療,這就是推動早期癌症篩檢的好處,對社會大眾的健康也有很大的益處。

定期做癌症篩檢,有助於發現「癌前病變」的危險因子。國泰醫院癌症防治中心副主任李福莉表示,過去癌症篩檢以子宮抹片檢查、乳房攝影檢查為主,但因為台灣口腔癌、大腸癌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所以有必要進行癌症篩檢,國外研究報告也顯示,做這兩種癌症篩檢有較好的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癌位居台灣男性癌症的第四位,加上口腔病變的速度相當快,所以當發現的時候病情往往已相當嚴重,癌症期別都已到較晚期別,治癒率不高,若是能夠在還沒有出現症狀時就進行篩檢,有助於發現「癌前病變」的危險因子。

所謂癌前病變是指人體出現某些可能演變成癌症的病理變化,若能夠預防、治療癌前病變,有助於積極地預防癌症的發生。以口腔癌為例,臨床上,癌前病變包括白斑、紅斑、纖維化,若經常抽菸、嚼檳榔的人,當口腔出現癌前病變者就必須要提高警覺。

李福莉副主任建議,最好趁早戒掉抽菸、嚼檳榔,同時定期進行口腔粘膜檢查,如此才能夠避免或早期發現口腔癌。不過,需注意的是,大多數癌症並不會出現有癌前病變的徵兆,甚至可能還需要腫瘤變得很大時才會被發現。

定期做癌症篩檢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即可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率,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台灣自從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乳房攝影檢查之後,子宮頸癌、乳癌的死亡率、發生率的確有降低的趨勢。

李副主任強調,癌症篩檢跟健康檢查是一樣的,可提早發現身體的毛病在哪裡,然後透過吃藥、改善飲食、適當運動等方式,即可讓身體恢復健康。癌症篩檢不是有病才要做篩檢,癌症篩檢是在身體正常的情況下所進行的一種「過濾」措施,如此才能讓身體的防癌機制更完善、更健全。

 

2010.07.24 台灣新生報 / 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