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投資是獲利的,但如果有一檔基金已經維持一段期間不盡理想,那麼這檔基金應該要放入觀察名單的時候了。如果,這檔基金在該段時間有重要的管理階層異動或是經理人去職,那麼投資人就要更注意基金的近期變化。但投資人要如何面對一檔近期表現很糟的基金呢?以下的幾種方式可以幫助你整理出清晰的思緒,並且做出相關的判斷及決策。

 一、時間的驗證:一檔基金長期間的成功並不是巧合,時間可以幫助我們驗證投資團隊的管理能力。雖然,觀察一檔基金過去的表現並不是未來績效的保證,但是長時間的觀察卻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檔基金的過去,特別是對該基金最近期的表現並不是這麼滿意的時候。

 二、獨特的選股:有些基金在特定時期的短期表現突出,這種狀況對投資人一定是好的嗎?部分基金經理人的持股佈局常常與同類型基金大不相同,在這種投資策略下,這些基金的長期績效表現極佳,但也因為持股的特殊,這類基金的短期績效在同類型基金中,常出現極佳和極差的2種結果,而且幾乎不曾出現中間的排名!

 三、時勢造英雄:有些基金管理團隊的投資佈局趨於保守,也造成這類基金在市場大好的時候,績效表現益發顯得不佳;然而,當市場處於修正或下跌之際,這類基金的表現則是顯得相對抗跌,不僅安然度過市場震盪,隨後甚至創造出優於其他基金的年度報酬率。反之,有些基金採用積極的投資操作,在市場多頭時,多半大大超越同類型基金;不過,當市場反轉時,績效則轉趨變差。類基金的長期平均績效不盡然可以超越指標指數或是同類型基金的平均,但積極的持股,的確讓這類基金容易在牛市中異軍突起。

 四、客觀的觀察基金績效排名:過去10年來,市場的變化讓評估資產類別基金表現的困難度大幅的增加,大部分資產類別排名常常受限於一些狹隘的限制。有些基金或許過去長期績效表現不佳,甚至於投資策略出現嚴重錯誤,造成績效遠落後於同類型基金的狀況,但近期的表現卻悄悄地追上了同類型基金,這時我們可以合理的認為該基金的投資策略或一些操作方式出現了具競爭性的變化,但投資人不能掉以輕心,這類基金仍應列入觀察名單中。

 五、最後的決策:執行「賣出」的這個動作相當容易,困難的是先前的決策過程。建議投資人在做任何決定及動作前,必須先花一點時間,用冷靜客觀的方式去思考多面向的問題。


 (本文由晨星美國撰寫,晨星台灣摘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