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蔡英文公布競選主軸:「I love New,新幸福、新時代」,並期許新北市長選舉是一場新的選戰,不用旗幟、宣傳車、大頭照、全身照。她的競選主軸中英夾雜,不論是英文或中文,都環繞著「新」字打轉。這是否能激起新北市市民的熱情,經得起選戰考驗?值得深入探究。
她說,新北市面臨新的開始,「新」(New)代表的是一切可能,也代表新北市的升格,能夠提供新北市民更好的服務,未免太過誇張。正如美國總統歐巴馬兩年前打出「改變」(Change),上台後美國並未有多大改變,至今民調直直落。她當過前總統李登輝的諮詢委員,「兩國論」就是出自她的手筆,也當過前總統陳水扁的陸委會主委、不分區立法委員、行政院副院長,卻說中華民國曾是流亡政府。她完全沒有選戰經驗,只因為民進黨公媽派有人說了她一句「三星上將卻沒打過仗」,才投身新北市長的選舉。
至於「幸福」,她認為是一種感覺、很多努力的最後結果。她說,如果當選,她的市府團隊要做很多事情讓市民有幸福的感覺,照顧每位市民周邊的大小事。就言辭之美而言,「新幸福」遠遠不如陳水扁的「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後者予人無限想像空間,前者則空泛不著邊際。看來,民進黨在文創方面似乎是一代不如一代。而就實質面來說,不像民進黨其他四都候選人,她從來沒有地方執政的經歷,甚至也沒有競選區域立委的經驗。因此,她沒有為選民端出牛肉來。問題是,要讓市民有幸福的感覺,就必須要端出牛肉,否則不是空話,就是廢話。
她特別強調新北市長選舉是一場新的選戰。表面上,她似乎以「提升台灣的選舉文化」為己任,強調她不僅不會使用旗幟、宣傳車,將來她的選舉看板也不會有自己的大頭照、全身照,反而是新市民們的新生活樣貌。問題是,新北市的選民會接受這種另類選舉文化嗎?她的知名度在新北市有大到無人不曉的地步嗎?她能以黨主席之尊,號召其他同黨候選人也不用旗幟、宣傳車、大頭照、全身照嗎?如果同黨後選人仍使用傳統選戰方式,就代表台灣選舉文化繼續沉淪嗎?旗幟、宣傳車、大頭照、全身照是台灣選舉文化最需要改革之處嗎?主張「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的蔡候選人是不是太過避重就輕了?
打非傳統選戰的蔡候選人,會接受對手朱立倫電視辯論的挑戰,還是斷然拒絕?候選人電視辯論可說是介於傳統與非傳統選戰之間。即使在先進的美國,也是直到1960年甘迺迪與尼克森才出現電視辯論,我國則到1996年才將電視辯論引進選舉。如果她勇於接受電視辯論的挑戰,將有助於選民瞭解她的施政理念、政策方向與人格特質。
當然,她也可聲稱要打一場新的選戰,提升台灣的選舉文化,不屑與對手進行電視辯論。不過,選民可能會質疑她在「雙英辯」後,對電視辯論避之唯恐不及,才會高掛免戰牌。
大多數國民黨支持者已認為五都選舉「不容樂觀」,蔡英文宣稱要在新北市打非傳統選戰,其實還是傳統文宣戰打法,國民黨朱立倫則勤跑基層搏感情,是傳統組織戰打法,但最後勝負關鍵,還是在國民黨能否激起傳統支持者投票的熱情。
2010.07.21 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