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總體經濟數據,今年第2季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從第1季的11.9%降為10.3%,下跌1.6個百分點,低於各界預測10.5%的平均值;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也出乎意外從5月的3.1%回落至2.9%,顯示大陸經濟明顯降溫;悲觀者甚至擔心大陸經濟可能出現「二次探底」。

     今年年初開始大陸經濟明顯過熱,尤其房地價非理性飆漲導致經濟泡沫化隱憂,從而迫使大陸當局重啟宏觀調控措施,並連續推出強力打壓房市政策。此等緊縮政策之目的就是要讓經濟降溫,如今GDP成長率及CPI漲幅雙雙回落,除反映去年第2季基期較高因素外,應是緊縮政策發揮的效果。何況大陸GDP仍維持兩位數字高成長,CPI也才回落至3%警戒線邊緣,雖然部分人士擔憂大陸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及民間消費等增幅明顯下降,但6月大陸出口強勁成長43.9%,經濟成長勢頭毫無逆轉跡象。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回應媒體詢問時特別強調,大陸第2季GDP增幅減緩最主要原因是「主動調控」的結果,其用心顯然在遏止大陸經濟可能「二次探底」的憂慮。

     當然,當前大陸經濟也絕不是高枕無憂。首先,國際經濟變數擴大,尤其是歐債危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成長減緩,勢必影響今年下半年後大陸的出口貿易。其次,大陸調整所得及產業結構的政策造成各地工資普遍上揚,對利潤已薄的「代工出口」成長模式正構成嚴厲的挑戰。再者,打房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冷卻效果正逐步顯現,加上大陸股市迭創新低,從而可能造成內需緊縮。這些問題如果加總在一起,對大陸經濟後勢的影響,恐難逆料。

     從政策制定的觀點,大陸經濟處於冷熱交織的輻輳效應下,已讓大陸當局陷於兩難的局面。

     一方面,為因應金融海嘯所推出的4兆人民幣的擴大內需計畫而引發的後遺症包括:信用過度擴張、產能過剩及房地產泡沫等,已迫使大陸當局採取緊縮信用政策,如果此時因考慮經濟放緩而政策轉向,則已獲致成效可能化為烏有。另一方面,不少悲觀人士擔心大陸經濟在內外不利因素包夾下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大幅回落,因而呼籲大陸當局應採取新的刺激經濟計畫,這樣的主張與當前工業國家緊縮政府開支的主流思維,顯然背道而馳。

     面對兩難的複雜經濟局勢,大陸當局應該以「維穩」作為總體經濟政策的指導原則,不要為追求短期的高經濟成長而犧牲經濟的穩定及長期政策目標。為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及穩定性,大陸貨幣政策應與國際同步,適度收緊信用,以避免因為過度投資及熱錢湧入造成流動性過剩問題。在經濟成長仍達兩位數、出口依然強勁的情況下,現階段大陸並無必要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措施,而宜將政策重心放在經濟結構的調整及生產效率的提升上,為新階段的經濟發展紮好根基。另溫家寶總理昨日強調「擴內需,也要穩外需」,因此人民幣匯率小幅、緩步升值的可能性最高,也是大陸力保經濟穩定成長的關鍵。

 

2010.07.20 旺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pofthevi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