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熱門話題是未來新北市的英文譯稱。躍上版面者,多見漢語拼音直譯,如Xinbei,再加上 City。這種翻譯,就像目前國內諸多大學英文名稱以音譯當家一般(政治大學就是Cheng Chih,東華大學就是Dong Hwa,暨南國際大學就是Chi Nan等等),美感不足,復缺傳神效果。政大不就是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s嗎?又,當初花蓮東華和南投暨南設校之際,若能考慮取名太魯閣、奇萊、或水沙連,最是美好,英譯也可直接用上原住民母語,文化歷史均順暢。現在新北之稱,若果再來刻板無味,必會遺憾,不可不慎。
相對於臺北市,預算建設、人文休閒、以及國際聲望種種,臺北縣原來就矮人一截。如今升格,有機會獨立而出,脫離次等夢魘,卻又訂名新北市,意為「新設另一個北市」,它是祖地,我是後生,總在人之後,永難翻身。不過,縣民已習慣近世紀,新市民繼續下去,或許不致太突兀。但是,既是升格,總要有不同,中文名稱就算走不過,英文譯名卻還有機會。英文係相對於國際交往之需,重要性可以想像。千萬不要再重蹈前舉Cheng Chih,Dong Hwa,Chi Nan等的翻版,沒人看懂其意。
新北市英稱 City of New North 如何?簡稱就是 CNN。臺灣的都市英文名字,都直接以名加上 City。臺北市就是 Taipei City,高雄市則為 Kaohsiung City。然而,查看北美各大小城市,多半是以 City of 做為市名前導字詞。西雅圖為 City of Seattle,芝加哥是 City of Chicago, 洛杉磯稱 City of Los Angeles。只有發展非常特化的紐約市,才被習稱 New York City。 City of Seattle有西雅圖之都的意涵,Seattle位重於City,而New York City則就是指紐約城,City功能大於New York。不要忘記,紐約大都會之外,就是鄉野遍地的紐約州(New York State),想想看,同名同姓,容易搞混,所以,急於區辨鄉市兩隔的紐約市,不需特別與人不同地強調它獨有的「市」級高位階嗎?
我們的CNN,將New North(新北方)做為領頭,表示有土有人,一起奉獻,然後合組一個行政城市(City),共擁希望。New North不再有Taipei的影子,更消除了過去 Taipei City一味強調它的 「城市性/都會性」,而低看 Taipei County仿如New York State草地世界一般的偏差視野。在日本,凡是建設一新城市,都喜以附近老城為名加上一「新」字,北海道的新札幌(SinSapporo)是為典例。我們的新北市概念與之類同。但是,日本的做法,造成了一方面新的永遠是舊的附屬位置,另外,市民往來也常有混淆,尤其地鐵前後兩大站相依,下錯車者,不知凡幾。
總之,通盤檢視結果,「新北方之都」(CNN)似乎最為完美,好記又傳神,市民面子十足。
(作者謝世忠為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