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oid 中譯為八卦小報,意在貶抑,原指的是報紙的尺寸,相對則是大尺寸(broad sheet)版面的報紙,tabloid雖然多是醜聞、暴露的照片,但是影響力絕不在 broad sheet之下,英國的《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每周出版,銷路達二百五十萬份,是世界上賣得最好的報紙。
台灣tabloid,從香港移植而來,而香港tabloid,則師法英國,呈現型式類似,手法也雷同,偷拍、跟蹤、僱用私家偵探,但有些手法,港台還未學得三味,譬如竊聽行動電話語音信箱。
英國各電話公司對客戶語音信箱的管理,大同小異,都很鬆散,只要知道電話號碼與四位密碼,就可以從其他電話打進來,聽取最新與過去的語音訊息,如果使用者沒有警覺,隨時刪除聽過的訊息,很容易給人可乘之機。
通常的模式是,媒體與專業的偵探合作,由偵探破解密碼,下載電話留言,再交由記者去分析引述,英國著名的 tabloid,從《太陽報》、《每日郵報》、到《世界新聞報》,沒有一家不是這樣幹的。
過去留言僅做為報導的旁證,由於新聞競爭激烈,留言現竟成了新聞的主體,但單憑留言,往往會犯下大錯,譬如英國職業足球聯盟會長泰勒的祕書,留言在老闆信箱裡:「昨天謝謝你,你好棒」,媒體竟據此認為兩人有超工作關係,結果是前一天祕書父親過世,她打電話來謝謝老闆在喪禮上的致詞。
但《世界新聞報》在編輯部高層鼓勵與縱容下,卻越來越過分,尤其是二○○三年柯爾森(Andy Coulson)擔任總編輯後,要求記者不惜手段得到獨家,監聽的「目標名單」高達幾百名,從副首相普雷斯考、部長們,到貝克漢夫婦與其他明星、球星,無所不包,最後終於踢到鐵板。
二○○六年哈利王子被爆料去脫衣酒吧,《世界新聞報》的皇室新聞記者為了競爭,委請私家偵探下載哈利的手機留言,結果聽到威廉王子調侃哈利女朋友大怒的訊息。這個新聞登出來,讓皇室大驚,英國第二順位王位繼承人,是恐怖組織的目標,私下談話這麼容易取得,安全上是大漏洞。
蘇格蘭場奉令調查,搜查報社,並在偵探電腦中發現三千個手機號碼,但當時不希望擴大,僅限定皇室,由於太多人被偷聽,警方封鎖消息。
記者與偵探隨後雙雙入獄服刑四個月,《世界新聞報》解雇他們,希望事情就此打住;兩人出獄後,控告不當解雇,報社付他們封口費,偵探拿八萬英鎊(約五百萬台幣),記者未見公布,但肯定更多,兩人都簽了保密條款,不得對外談此事,總編輯柯爾森則辭職負責,但不到六個月,即被保守黨黨魁卡麥隆延攬,擔任貼身幕僚,負責媒體公關。
本來這件事屬於英國當地自家事,但《紐約時報》二月派遣普立茲獎得主的三人小組,在倫敦調查採訪四個月,上周用周日雜誌的封面故事,大篇幅刊出,直接指稱柯爾森必須為竊聽留言負責。
在調查報導中,也刊出《世界新聞報》的兩點反駁理由:一是《紐時》訪問的《世界新聞報》前記者,是由於酗酒吃藥被開除的,其他未具名的,也應該有不可告人的原因,挾怨報復;其二是,《紐時》由於面臨梅鐸旗下《華爾街日報》的競爭,所以刻意挑上同集團的《世界新聞報》。
這兩點理由似是而非,記者可能基於不同原因,決定站出來揭發,或是維持沉默,但是關鍵在於是否實有此事,而不是懷疑對方的動機,更何況現在已有六名前《世界新聞報》記者站出來指控;至於《紐時》的動機,或許與競爭有關,但《紐時》所點出的是更大的問題。
柯爾森替卡麥隆工作,事實上是在替以前的老闆梅鐸搭橋,選前,梅鐸旗下媒體一致轉向,從支持工黨轉為支持保守黨,選後,柯爾森被任名為首相府的媒體公關總管,負責與BBC溝通施壓政策,而BBC正好又是梅鐸的競爭對手。《紐時》所指出的是,要手下記者以非法手段侵害他人隱私權的人,有了權力之後,可能會做出越軌的行為,而卡麥隆的包庇,也反映出他是怎樣的領袖特質。
卡麥隆現在力挺柯爾森,而英國tabloid大部分感覺兔死狐悲,刻意忽略不報導,柯爾森並沒有立即壓力要辭職;但將來這件事不會善了,因為越來越多人赫然發現自己在竊聽名單上,除了輸了選舉、心有不滿的前工黨政府部長們,也有發現機會來了、要狠狠敲梅鐸一筆的名人們,有這些壓力在後面,倫敦警方不能再假裝僅是小事,已表示要重開調查了。
- 2010.09.14 中國時報 / 郭崇倫
留言列表